C# 9

本章要介紹的是 C# 9 的新增語法和改進之處,包括:


頂層語句

頂層語句(top-level statements)或最上層語句,指的是讓我們在程式中省略 Program 類別和 Main 方法的「外殼」,也就等於是在整個 C# 程式檔案的最外層直接撰寫陳述式。

C# 9 之前的寫法:

using System;

class Program
{
   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
    {
        Console.WriteLine ("Hello, world");        
    }
}

C# 9 之後只要兩行:

using System;
Console.WriteLine ("Hello, world");

寫在頂層的陳述式會被編譯器視為 Main 方法的一部份,而且依然可以存取 args 參數。頂層語句也可以包含其他方法(會成為 Main 方法的區域函式)。

範例:

Hello(args.Length > 0 ? args[0] : ""); 

static void Hello(string arg)
{
    Console.WriteLine($"Hello {arg}");
}

Console.WriteLine("Hello 2"); 

如果執行時沒有傳入命令列引數,執行結果會是:

Hello
Hello 2

試試看:https://dotnetfiddle.net/htGaC9

頂層語句可以包含三種陳述式,撰寫的順序是:

  1. using 命名空間。
  2. 陳述式、函式。
  3. 自行定義的命名空間與型別。

其中只有第 2 個部分是不可或缺的。此外,如果把第 2 和 3 部分的撰寫順序顛倒,編譯器會報錯。

new 物件時可省略型別

這項功能的正式名稱是 target-typed new expressions。以比較口語的方式來說,即 new 一個物件的時候可以省略型別。

以下範例展示了兩種「口味」:

var sb1 = new StringBuilder("abc");
StringBuilder sb2 = new ("abc"); // C# 9

兩種寫法差不多,建立物件時都只需要寫一次型別。但有些時候,這種省略型別的寫法特別有用,例如變數的宣告與初始化動作分開撰寫的場合:

class Foo
{
    StringBuilder sb;
    public Foo(string s) => sb = new (s);
}

在 C# 8 或更早的版本,第 4 行勢必得多打一些字:

    public Foo(string s) => sb = new StringBuilder(s);

基本上,只要編譯器能夠推斷變數的型別,new 後面就可以省略型別。所以底下這樣寫也行:

Print(new ("test")); 

void Print(StringBuilder sb)
{
    ...
}

此例中,編譯器能夠推斷 Print 方法的參數型別,所以第 1 行程式碼在呼叫 Print 方法時,便可以直接用簡化的 new 表達式來建立 StringBuilder 物件。

Init-only Setter

Init-only setter (僅供初始化的 setter)是用來限定某個屬性只能在物件初始化的過程中賦值。

語法:在宣告屬性的時候把關鍵字 set 改為 init,該屬性便是一個 init-only 屬性,亦即只有以下這幾個地方才可以設定該屬性的初始值:

  1. 建構式(constructor)
  2. 屬性初始設定式(property initializer)
  3. 物件初始設定式(object initializer)

其他地方則不允許修改那個屬性的內容。

範例:

class Student
{
    public int Id { get; init; } = 1; // OK!
    
    public Student()
    {
        Id = 2; // OK!
    }
}

說明:

  • 第 3 行:宣告 Id 屬性為 init-only,並以屬性初始設定式來將 初始值設定為 1。
  • 第 7 行:在建構式當中設定 Id 屬性值為 2。

以下範例則是透過物件初始設定式來賦值:

var john = new Student { Id = 3 }; // OK!
john.Id = 2; // 編譯失敗! 不可修改此屬性值。

試試看:https://dotnetfiddle.net/uTglcH

唯讀屬性與 init-only 屬性的行為類似,但唯讀屬性有個缺點:如果透過建構式的參數來設定初始值,可能會增加日後修改的麻煩。例如:

class Student
{
    public int Id { get; };
    
    public Student(int id)
    {
        Id = id;
    }
}

如上例所示,外界如果要設定唯讀屬性的值,唯一途徑是透過物件的建構式。然而,此做法有個缺點:日後如果要替建構式增加新的參數,將連帶影響所有用戶端程式碼(必須修改程式,否則無法編譯)。若要避免這些麻煩,就只能在給建構式增加參數的時候提供參數的預設值。現在有了 init-only 屬性,就不用再糾結了:它不僅具有唯讀屬性的好處,而且外界可以透過物件初始設定式來設定這些 init-only 屬性的初始值。

記錄

從 C# 9 開始,需要自訂型別的時候,除了類別(class)、結構(struct),現在多了一個選擇:記錄(record)。其主要用途是封裝資料,特別是不可改變的資料(immutable data)。

👉本文已同步張貼於部落格,前往閱讀

先來看一個簡單範例:

public record Student
{
    public int Id { get; set; }
    public string Name { get; set; }
}

建立記錄類型的執行個體時,看起來也和類別的寫法相同:

var stu = new Student { Id=1, Name="Mike" };
stu.Id = 10;

如你所見,原本我們熟悉的類別相關語法,一樣都可以用於 record。不過,此範例僅只作為暖場熱身,實務上通常不建議這樣寫,因為 record 的主要用途是為了封裝不可變的資料,而此範例卻提供了可隨時修改的屬性。

接著就來看看專門為 record 提供的簡潔語法,以及其他附帶功能。

在比較單純的場合,記錄的宣告可以簡短到一行程式碼就解決:

public record Student (int Id, string Name);

寫在一對括弧裡面的參數列,其中的參數會由編譯器自動建立對應的屬性,而且還會加入一個帶有相同參數列的建構式(稍後會展示)。因此,若使用這種「位置參數」的寫法來宣告記錄類型,在建立執行個體的時候就必須傳入對應之參數:

Student stu1 = new (1, "Mike");

建立執行個體的時候也可以加上初始設定式,但是傳入建構式的參數依然不可少:

Student stu1 = new (1, "Mike") { Id=2 }; // OK!
Student stu2 = new ();              // 編譯失敗! 
Student stu3 = new () { Id=3 };     // 編譯失敗! 

再看一個自訂 record 類型的範例。這次要同時使用位置參數和典型的顯式屬性(explicit property):

public record Student (int Id, string Name)
{
    protected int Id { get; init; }
    public string Name { get; } = Name;
    public int Grade { get; init; }
}

說明:

  • 第 3 行改寫了參數列的 Id 屬性,而且把那個屬性的可見範圍限縮為 protected
  • 第 4 行改寫了參數列的 Name 屬性,而且把它改成唯讀屬性。請注意這裡的初始值會由參數列(即建構式)的 Name 參數傳入。儘管同一個區塊中出現三個 Name,乍看之下可能產生誤解,但編譯器並不會搞錯。
  • 第 5 行只是單純加入一個屬性。

第 3 行和第 4 行等於告訴編譯器:「我要自行定義這兩個屬性的行為。」


記錄可以說是一種特殊的類別。它跟類別一樣可以宣告成抽象記錄(abstract record),也可以繼承另一個記錄,例如:

record ExStudent(int Id, string Name, int Grade) 
    : Student(Id, Name);

預設情況下,程式碼經過編譯之後,記錄都是以類別的形式存在。換言之,這些記錄都是參考型別(reference type),而非實質型別(value type)。

從 C# 10 開始,則可以明確宣告一個底層為結構(struct)的記錄。例如:

public record struct Student(...);

以此方式定義的記錄類型便是實質型別,也就不允許繼承了。

編譯器產生的程式碼

了解自訂 record 類型的基本寫法之後,接著來看看編譯器究竟在背後替我們做了哪些事情。藉由了解這些背後的細節,我們會更清楚 C# 的 record 除了新增一些語法之外,還附帶贈送了哪些功能。

再貼一次剛才的範例:

public record Student (int Id, string Name);

僅此一行,編譯器會替我們產生許多程式碼,其中至少增加了 12 個成員(屬性和方法)。底下是經過刪減的版本:

class Student : IEquatable<Student>
{
    public int Id { get; init; } 
    public string Name { get; init; }
    
    public Student(int Id, string Name)
    {
        this.Id = Id;
        this.Name = Name;
    }
    
    protected Student(Student orginal)
    {
        this.Id = original.Id;
        this.Name = original.Name;
    }
    
    public virtual Student <Clone>$() 
        => new Student(this);
        
    public void Deconstruct(...) { ... }
    
    public override string ToString() { ... }
    // 省略其他方法,包括改寫的 Equals、GetHashCode 等等。
}

以下幾個觀察重點,可以看出編譯器幫我們做了哪些事情:

  1. 宣告型別的地方(第 1 行),record 變成了 class,而且實作了 IEquatable<T> 介面,以便比對兩個物件是否相等(稍後會進一步說明)。
  2. 加入一個基礎建構式:第 6~10 行。
  3. 加入一個拷貝建構式(copy constructor):第 12~16 行。
  4. 加入一個特殊命名的 Clone 方法:第 18~19 行。
  5. 加入一個分解式(deconstructor):第 21 行。
  6. 加入其他改寫方法,包括:ToStringEqualsGetHashCode 等等。

接著進一步說明記錄的複製以及一些重要方法,包括 ToStringEquals、和分解式 Deconstruct

複製物件

如前面展示過的,編譯器為 record 類型自動加入的 Clone 方法,名稱比較特別:<Clone>$,其內部實作只是單純透過拷貝建構式(copy constructor)來建立一個內容完全相同的副本。

若有需要,我們也可以自行撰寫拷貝建構式。編譯器會優先使用我們提供的拷貝建構式。

<Clone>$ 可以在 .NET 中介語言(IL)層次正常運作,但我們寫程式的時候是沒辦法呼叫它的(即便它是個公開方法)。那麼,編譯器什麼時候會替我們呼叫這個方法呢?

請看底下幾種寫法:

var stu1 = new Student(1, "Mike");
var stu2 = stu1;             // 不會呼叫 <Clone>$()
var stu3 = stu1 with { };      // 會呼叫 <Clone>$()
var stu4 = stu1 with { Id=2 }; // 會呼叫 <Clone>$()

當我們使用 with 語法來複製記錄的時候,編譯器就會在背後替我們呼叫 <Clone>$ 方法。此時會發生兩件事:

  1. 首先,<Clone>$ 方法透過拷貝建構式來複製出一個新的副本。此複製過程是單純的一對一複製,不會去執行屬性的 init 存取子;亦即把來源記錄中的所有屬性和欄位(包括私有欄位)全部複製到新的記錄(副本)。
  2. 接著會執行 with 關鍵字後面的成員初始設定式(member initializer),以便修改副本的屬性。

如果用程式碼來表現上述步驟,會像這樣:

var stu2 = new Student(stu1); // 使用拷貝建構式來完全複製
stu2.Id = 2;                  // 更新屬性值

上面兩行程式碼僅只是為了協助理解,實際上是無法通過編譯的,因為 Id 是 init-only 屬性,而且拷貝建構式並非公開方法,外界根本無法呼叫。

這種既能複製一份新記錄、同時又可以修改其屬性值的寫法,有個正式的名稱,叫做 non-destructive mutation(非破壞式變形)。為什麼是「mutation」呢?可以這樣來理解:init-only 屬性只能在初始化物件的過程中賦值,所以這些屬性又稱為「不可變的屬性」,即 immutable properties。現在 C# 提供了 with 加上成員初始設定式的寫法,不僅讓原本的記錄得以維持其不可變性,同時提供了一個窗口讓外界還是有機會能夠修改記錄副本的屬性值。

ToString 方法

這裡用一個小實驗來觀察編譯器替 record 型別改寫的 ToString 方法。首先,分別宣告一個 recordclass 自訂型別:

public class MyClass 
{ 
    public int Id { get; set; }
    public int Name { get; set; }
}

public record Student (int Id, string Name);

這裡刻意讓類別 MyClass 和記錄 Student 有完全相同的屬性:IdName,以便稍後進行一些小實驗,觀察它們的差異。

接著撰寫程式碼來建立記錄和類別的實體,並分別呼叫它們的 ToString 方法:

MyClass obj = new() { Id=1, Name="Mike" };
Console.WriteLine(obj.ToString());

Student stu = new (1, "Mike");
Console.WriteLine(stu.ToString());

執行結果:

MyClass
Student { Id = 1, Name = Mike }

試試看:https://dotnetfiddle.net/YZZkYG

這樣一比較,就很清楚了:類別的 ToString 預設實作會傳回該類別的名稱;而我們在定義記錄類型 Student 的時候雖然沒有改寫任何方法,但編譯器會在背後代勞,讓改寫的 ToString 方法將整個物件的內容——包括型別名稱、公開屬性的名稱與值——全兜成一個容易閱讀的字串,方便我們隨時觀察或除錯物件的屬性值。這是使用 record 的其中一個好處。

有趣的小細節:編譯器提供的 ToString 方法只會處理公開屬性,對於宣告為 internalprotected、和 private 的屬性都會忽略。

Equals 方法

延續前面的範例,這次要觀察的是:編譯器為 record 類型改寫的 Equals 方法在比較兩個物件是否相等的時候,與一般類別的行為有何差異。

MyClass obj1 = new() { Id=1, Name="Mike" };
MyClass obj2 = new() { Id=1, Name="Mike" };
Console.WriteLine($"兩物件是否相等: {obj1.Equals(obj2)}");

Student stu1 = new (1, "Mike");
Student stu2 = new (1, "Mike");
Console.WriteLine($"兩物件是否相等: {stu1.Equals(stu2)}");

執行結果:

兩物件是否相等: False
兩物件是否相等: True

試試看:https://dotnetfiddle.net/mylPZ5

我們知道,.NET 參考型別所提供的預設 Equals 方法僅只是單純比較兩個變數是否指向同一個物件(即記憶體為址是否相同),所以對第一個執行結果為 False 應該不會感到意外——因為 obj1obj2 各指向不同的實體。

第二個執行結果來自兩個 Student 記錄的比較。雖然這裡的 Student 也是參考型別,而且 stu1stu2 分別指向不同的執行個體,但是 Equals 方法卻傳回 True。這是因為編譯器自動替記錄類型改寫了 Equals 方法,而且只要兩個比較對象的內容完全一樣(所有屬性值皆相等)即視為相等。

討論到這裡,record 類型的第二個好處應該很明顯了:我們不用特別去改寫 Equals 方法,就直接擁有比對兩個物件的內容是否完全相同的能力。這個部分跟實質型別(例如 struct)的行為是一樣的。

此外,編譯器還有提供 ==!= 運算子的實作。其中的 == 運算子也是使用剛才介紹的 Equals 方法來比較兩個物件是否相等。所以使用 ==Equals 方法所得到的結果是一樣的。

如果想要進一步了解編譯器改寫的 Equals 方法究竟做了哪些比對工作,我們可以用反組譯工具來觀察編譯後的程式碼。方便起見,這裡一併列出相關程式碼:

class Student : IEquatable<Student>
{     
    public override bool Equals(object? obj)
	{  return Equals(obj as Student); }
    
    // 實作 IEquatable<T> 介面的 Equals 方法
    public virtual bool Equals(Student? other)
	{ // 比對各屬性是否相等的程式碼(省略) }
    
    protected virtual Type EqualityContract
	{ get => typeof(Student); }
}

重點說明:

  1. 宣告型別的地方(第 1 行),編譯器把 record 變成了 class,而且實作了 IEquatable<T> 介面,以便比對兩個物件是否相等。
  2. 第 3 行是改寫 ObjectEquals 方法,其內部只是去呼叫 IEquatable<T> 介面的 Equals 方法(第 7 行)。

為了避免佔據太長的版面,這裡省略了 IEquatable<T>.Equals 方法的實作細節。你只要知道它會進行以下幾個比對操作就夠了:

  1. 兩物件的參考是否相等。若相等則傳回 True。
  2. 兩物件的 EqualityContract 是否相等。從剛才程式碼列表的倒數第 3 行可得知,這裡比較的是兩物件是否為同一個型別。若型別相等,才繼續往下比較。
  3. 逐一比較兩物件的所有屬性和欄位(包括私有欄位)。若全部相等便傳回 True,否則傳回 False。

了解這些細節之後,對於底下這個小實驗的執行結果應該就不會感到意外了:

// 兩個物件的內容完全相同,但型別不同。
MyClass obj = new() { Id=1, Name="Mike" };
Student stu = new (1, "Mike");
Console.WriteLine(stu.Equals(obj)); // False!

最後一個與 Equals 方法有關的細節是 GetHashCode 方法。這裡就不展示編譯器改寫的方法內容了,我想只要知道這點便已足夠:當兩個物件的內容完全相同(即 Equals 方法傳回 True),那麼它們的 GetHashCode 方法所回傳的結果必定也是相同的數值。

Deconstruct 方法

延續前面的範例,這次要觀察的是編譯器為 record 類型改寫的 Deconstruct 方法,即分解式(deconstructor)。

class Student : IEquatable<Student>
{     
    public void Deconstruct(out int Id, out string Name)
    {
        Id = this.Id;
        Name = this.Name;
    }
    // 其餘省略
}

編譯器自動加入了這個方法,我們就可以輕易將物件的屬性拆解到其他暫時的變數,像這樣:

Student stu = new (1, "Mike");

var (id, name) = stu;		
Console.WriteLine($"id={id}, name={name}");

執行結果:

id=1, name=Mike

試試看:https://dotnetfiddle.net/hl8er6

結語

記錄(record)骨子裡只是特殊的、增強的類別(或結構),其優點如下:

  • 可用簡短的語法寫出內含多項常用功能的物件,包括內建的複製操作和 ToString 方法、比較兩個物件的內容是否相同、分解式等等。
  • 容易設計出唯讀物件,故特別適合用來封裝不可變的(immutable)資料物件。
  • Thread-safe:不可變的物件在多執行緒的應用程式中是安全的,因為物件一旦完成初始化,便沒有任何程式能夠修改其內部狀態(故不會因為多條執行緒交錯執行而產生相互「踩踏」的情形)。
  • 同樣是唯讀物件的好處:編譯時期便可確保物件內容不被修改,可減少一些意外或 bugs。

樣式比對的改進

針對樣式比對的語法,C# 9 增加了關係樣式(relational pattern),讓我們能夠在樣式中使用 <><=、>= 等關係運算子。例如:

string BmiLevel(decimal bmi) => switch 
{
    < 18.5m => "太輕",
    < 25m => "正常"
    < 30m => "過重",
    _ => "肥胖"
}

樣式組合器(pattern combinators)則允許我們使用 andor、和 not 來結合多種條件。例如:

bool IsLetter(char c) => c is >= 'a' and <= 'z'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or >= 'A' and <= 'Z';

如同邏輯運算子 &&|| 的優先順序,and 的優先權也高於 or。此外,我們也可以使用括弧 () 來明確指定優先順序。

以下範例則展示了 not 的常見用法:

if (obj is not null) ...  
if (obj is not string) ...

改寫回傳型別

C# 9 新增了一種叫做 covariant return types 的語法,可以將某個方法或屬性的回傳型別改寫(override)為特定的後代型別(derived type)。

閱讀以下範例:

public class Person
{
    public string Name;
    public virtual Person Clone() => new Person { Name=Name };
}

public class Student : Person
{
    public int StudentId { get; set; }
    public override Person Clone() => 
        new Student { Name = Name, StudentId = StudentId };
}

類別 Student 繼承自 Person,並且改寫了虛擬方法 Clone,以傳回符合該型別的物件。特別注意倒數第 3 行 Clone 方法所回傳的型別是 Person,但實際回傳的物件型別(倒數第 2 行)是 Person 的子類別 Student

在使用這些類別的時候,會需要手動(明確)轉型:

Student s1 = new Student { Name="John", StudentId=1};
Student s2 = s1.Clone(); // 編譯失敗:型別不符!
Student s3 = (Student) s1.Clone(); // OK!

第 2 行程式碼無法通過編譯,因為 Clone 方法所宣告的回傳型別是 Person。必須像第 3 行那樣手動轉型才能通過編譯。

在 C# 9 之後,剛才的 Student 類別在宣告 Clone 方法的時候可以把回傳型別改寫為 Student

// 原寫法: 
//  public override Person Clone() => ...
// C# 9:
    public override Student Clone() => 
        new Student { Name = Name, StudentId = StudentId };

兩種寫法的唯一差別僅在方法的回傳型別。從語意上來看,C# 9 的新語法更直觀,而且沒有違反物件導向語言的規則,因為 Student 就是一種 Person。另一方面,用戶端程式碼同樣也更直截了當,不再需要手動轉型:

Student s1 = new Student() { Name="John", StudentId=1};
Student s2 = s1.Clone(); // OK!

試試看:https://dotnetfiddle.net/1EOSEW

IEnumerator 更容易支援 foreach

從 C# 9 開始,IEnumerator<T>IAsyncEnumerator<T> 更容易支援 foreach 迴圈。這得從 IEnumerable<T> 的一個小知識說起:

使用 foreach 迴圈來取得集合元素時,該集合通常實作了 IEnumerble<T> 介面,但這並非必要條件。任何集合類型,包括我們自己寫的集合類型,只要有提供 GetEnumerator 方法,且該方法回傳的物件有提供 Current 屬性和 MoveNext 方法(須回傳 bool),那個集合類型就可以用於 foreach 迴圈。口語描述聽起來有點複雜,搭配範例程式碼應該會更好理解:

record MyData(int Value); // C# 9 新增的 record 類型

class MyEnumerator
{
    public bool MoveNext() 
    {
		// 此細節不重要,故未提供實作。
        throw new NotImplementedException(); 
    }
    public MyData Current { get; } 
}

class MyCollection
{
    public MyEnumerator GetEnumerator()
    {
        return new MyEnumerator();
    }
}

試試看:https://dotnetfiddle.net/aYopqz

觀察重點:

  1. 此範例完全沒有用到 IEnumerable<T>IEnumerator<T>,全都是自訂型別。
  2. 自訂集合類型 MyCollection 滿足了 foreach 迴圈的第一項必要條件:提供一個公開的 GetEnumerator 方法(倒數第 5 行)。此方法回傳的 MyEnumerator 物件又滿足了另外兩個要件:提供 MoveNext 方法和 Current 屬性。

以上所示範的,就是一個最陽春的、能夠使用於 foreach 迴圈的自訂集合類別。

此處涉及一種稱為「duck type」的設計,即:如果有個東西走路像鴨子、游泳像鴨子、叫聲也樣鴨子,那我們就可以把它當成鴨子。對 foreach 而言也是如此:任何型別只要有提供那幾個必要的方法和屬性,便可用於 foreach 迴圈。

從 C# 9 開始,foreach 迴圈所需要的那個 GetEnumerator 方法還可以透過擴充方法(extension method)來提供。所以剛才的範例可以改成:

class MyCollection
{
    // GetEnumerator 方法抽出去了。
}

static class Extensions
{
    public static MyEnumerator GetEnumerator(this MyCollection enmr)
      => new MyEnumerator();
}

儘管這個範例看起來只是把同一段程式碼搬到不同的地方,但是在某些場合還是有用處的。例如:

var names = new List<string> { "John", "Amy", "Vivi" };

IEnumerator<string> enmr = names.GetEnumerator();

// C# 8 無法編譯,C# 9 之後才可以。
foreach (var item in enmr)
{
    Console.WriteLine(item);
}

static class Extensions
{
    public static IEnumerator<T> GetEnumerator<T>(this IEnumerator<T> enmr) => enmr;
}

說明:

  1. List<T> 實作了 IEnumerator<T> 介面,所以第 3 行程式碼呼叫的 GetEnumerator 是我們自己提供的擴充方法。
  2. 第 6 行的 foreach 迴圈操作的對象是 IEnumerator<T>,這在 C# 8 是無法通過編譯的,直到 C# 9 才能透過擴充方法來實現。

試試看:https://dotnetfiddle.net/EMOkBj

結論:在某些無法操作 IEnumerable<T>、而只能取得 IEnumerator<T> 的場合,我們只要加一個擴充方法,便可以用 foreach 迴圈來操作那個集合。

非同步的版本也是類似的寫法,主要是使用 IAsyncEnumerator<T> 以及 await foreach

var names = GetNamesAsync();
IAsyncEnumerator<string> enmr = names.GetAsyncEnumerator();

// C# 8 無法編譯,C# 9 之後才可以。
await foreach (var item in enmr)
{
    Console.WriteLine(item);
}

async IAsyncEnumerable<string> GetNamesAsync()
{
    var names = new List<string> { "John", "Amy", "Vivi" };
    foreach (var s in names)
    {
        yield return s;
        await Task.Delay(500);
    }    
}

static class Extensions
{
    public static IAsyncEnumerator<T> GetAsyncEnumerator<T>(
        this IAsyncEnumerator<T> enmr) => enmr;
}

試試看:https://dotnetfiddle.net/w3f5Ko

Lambda 捨棄參數

撰寫 lambda 陳述式的時候,常常會碰到不需要使用的參數,例如:

button1.Click += (sender, e) => ...

對於完全沒用到的參數,可以用一個底線字元 _ 來表示。除了避免編譯器警告某些參數沒有用到,也能讓程式碼的意圖更清楚:

button1.Click += (_, _) => ...

如果有需要的話,也可以加上型別:

button1.Click += (object _, EventArgs _) => ...

Interop 方面的改進

C# 9 加入了函式指標(function pointer),其作用類似委派(delegate),但更為直接——它不需要透過中間的委派物件,而是直接指向某個函式。此外,函式指標還有以下特性:

  • 只能指向靜態函式。
  • 不能指向多個函式。
  • 執行於 unsafe 環境。

函式指標的主要用途是方便與未託管的(unmanaged)API 互動。底下示範如何宣告一個函式指標:

delegate*<bool, string, int> funcPtr;

說明:

  1. 使用 delegate* 來宣告函式指標。
  2. 目標函式的參數與回傳型別是寫在一對小於和大於符號裡面,而寫在最後面的就是回傳型別。

用口語來解釋上面的範例:宣告一個函式指標,其變數名稱為 funcPtr;它可以指向一個靜態函式,而該函式需要傳入兩個參數,且回傳一個整數。也就是說,「長相」符合下面這個函式就行:

static int AnyName(bool flag, string s) { ... }

以下是比較完整的範例:

unsafe
{
    delegate*<string, int> funcPtr = &GetLength;
    int len = funcPtr("Hello World");
    Console.WriteLine(len);
}

static int GetLength(string s) => s.Length;

注意第 2 行設定函式指標的時候,必須使用 & 運算子來表示某函式的位址。

備註:在 Visual Studio 中,必須把專案的建置選項「Unsafe code」打勾,上述範例才能通過編譯。

另外,C# 9 還增加了兩種原生大小的(native-sized)整數型別:nintnuint。所謂「原生大小的整數」指的是整數大小依作業系統的位元數而定:在 64 位元的作業系統上,原生大小的整數是 64 個位元(即 8 bytes);在 32 位元的作業系統上則是 32 位元(4 bytes)。

nint 是帶有正負號的整數,背後對應的 .NET 型別是 System.IntPtrnint 是不帶正負號的整數,背後對應的 .NET 型別是 System.UIntPtr。你可以用 sizeof() 來取得它們的實際大小,例如:

Console.WriteLine($"原生整數占 {sizeof(nint)} bytes");

備註:這裡沒有說明 C# 9 新增的 SkipLocalInitAttribute。此特徵項的作用是稍微提升程式的執行效能,但影響通常不大,比較少用。

其他改進

C# 9 還有一些比較小的改進,僅重點條列如下:

  • 可以對區域函式套用特徵項(attributes)。
  • 可以對某個沒有回傳值的靜態方法套用 [ModuleInitializer] 特徵項,使其成為模組初始函式(module initializer)。當一個 .NET 組件被載入時,這個模組初始函式就會被執行,亦即只有在組件第一次載入的時候執行一次。
  • 擴充的局部方法(extended partial method)。此功能主要是用於一些會產生程式碼的設計工具。詳情可參考微軟文章:擴充部分方法

先這樣,也許有空時會再更新。   我的其他站點:      

Last modified: 2024-08-19